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》中講述了一個細節。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時,曾跟人多次說到他很喜歡的一句話:“愈是軍情棘手,眾議紛紜,愈要心明力定,從‘耐煩’二字痛下功夫。”在后來的從政歷練中,不論大事小事,順境逆境,他正是在“耐煩”中養成了獨特的工作作風和處世方式,做事認真,遇事沉著,不僅在當時影響了身邊很多人,更為黨員干部樹立了榜樣。
耐煩,顧名思義,就是不怕事情煩瑣,做事有耐心。這一“耐”字可以幫人撐過很多難關。工作中考察一個干部,往往先要看他有沒有耐力:他耐得住苦嗎?耐得住忙嗎?耐得住委屈嗎?耐得住冷板凳嗎?這些之外,其實更應加上一條:他耐得住煩嗎?一個人對工作“耐煩”,正是對工作認真的態度。“世界上怕就怕‘認真’二字,共產黨最講認真”,對工作“耐煩”,不僅是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,更是為官從政大有裨益的方法。黨員干部若能把“耐煩”的態度貫穿學習和工作的全過程,不騖虛聲,不馳空想,始終秉持平和的心態抓小抓細、精益求精,積小勝為大勝,積跬步成千里;始終堅持高標準、嚴要求,系統學習理論,用心鉆研業務,深入研究問題,把小事做精、難事辦成、大事干好,就能得到廣大職工的擁護和敬重。
風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瀾之間。不能“耐煩”的人,常常眼高手低,身在曹營心在漢,這山望著那山高。往小里說,這是性格上的缺點,影響個人進步,但往大里說,很可能就是企業發展的重大障礙。黨員干部若“小事”不耐煩,傷的是人心和民意,影響的是黨員干部的形象和誠信,損害的是全體職工多年來共同努力的成果,延誤的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進程。因此,企業黨員干部干事業,除了要有“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”的危機意識,有夙夜在公、勤勉工作的工作態度,更應在管理實踐中多點“耐煩”精神。
“耐煩”的養成,不僅靠學習得來,靠時間修煉,更靠在現實工作中實干養成。“耐煩”是一種干事的實在勁兒,體現到具體行動中,就是要認真做好每件事,說到底就是一種實干精神。實干精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,是優秀共產黨人身上共同的精神底色。
處世須是耐煩,而居官尤甚。越是看似瑣碎的群眾“小事”,越能體現企業發展理念,越能反映干部情懷。要做到“耐煩”,先要不怕煩,群眾不清楚的,一遍遍解說;需要跑腿兒的,一趟趟去辦;遇到困難想辦法,一步一步直到解決為止。只有耐得住煩,撲下身子實干,把職工群眾最急最難的事情放到心上、抓到手上,一件件落實、一個個辦好,在對職工群眾的“柴米油鹽醬醋茶”一攬子“小事”上,不含糊、不將就,才能最終贏得廣大職工的信任和支持。
天下難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細。耐煩,能歷練出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,磨礪出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。企業黨員干部要不斷修煉“耐煩”的堅韌態度,堅持把這種精神體現在干事創業的具體實踐中,就能為企業發展凝聚強大動能。